
8月18日,南国书香节12.2号馆的“武侠馆”现场举办了《金庸人物绣像•射雕英雄传》读者见面会暨签售会。主讲嘉宾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、画家李广老师,与读者分享了连环画《射雕英雄传》中人物造型的创作过程。金庸经典武侠作品与连环画的创新融合,吸引了众多读者热情参与。

金庸百年诞辰献礼之作
连环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连贯的画像砖艺术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基于文学作品改编的连环画不断涌现,《三国演义》等改编连环画已成为经典之作。金庸先生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,成为华语文学的不朽传奇。为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,传承东方美学,致敬侠之大者,朗声图书特别推出了由李广老师创作的《金庸人物绣像•射雕英雄传》。该书收录了55幅人物绣像图,以传统国画白描技法绘制,画作纤毫毕现、人物惟妙惟肖,展现了金庸小说人物千人千面、奇正相生的艺术特色。

传承东方美学 致敬侠之大者
李广表示,连环画的人物造型“并非是一时一地的瞬间定格,而往往是多时空、多角度的整合”。要为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武侠巨著设计人物造型,面临着三大难题:原著与改编作品的差异、虚构与历史的平衡、写实与唯美的取舍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本质上就是回归中国艺术的“写意精神”。即抓住这个人物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特质。例如黄药师的特立独行、成吉思汗的雄霸之气等。
他还考虑到,在图像阅读上,“真善美”三者首先打动人心的往往是“美”,因为人物造型的“美”是读者的第一印象,而“真”“善”还可以在具体的情节演绎中展现出来,因此需要在不脱离人物核心性格特征的基础上,将造型做得更“美”。

守正创新 注入时代精神
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的创作实践中,李广谈到,对于“意”的理解,在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变化,这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精神。而展现时代精神面貌,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的。因此,在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自己对经典与传统的诠释和想象。

分享结束后,李广还与现场读者就如何揣摩人物的复杂性格、如何将武侠连环画与神魔题材的连环画区分开来等内容进行交流,并为现场观众签名留念。

《金庸人物绣像·射雕英雄传》通过对金庸小说进行连环画艺术的再创作,旨在让更多连环画爱好读者了解金庸笔下神奇曼妙的故事、栩栩如生的人物,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