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古画里的文化密码?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专题讲座


原创羊城晚报•羊城派2023-07-22 21:10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
通讯员 林晓辉
图/通讯员提供

7月22日,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朗声图书、百听听书,在广州市文明路总馆B区一楼一号报告厅举办第314讲“中山讲堂”品牌讲座。讲座以“藏在古画里的文化密码”为主题,特邀畅销书作家、画家、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、广东省中小学生阅读委员会理事荆方主讲,带领观众学习鉴赏中国画,通过解读传统艺术来揭秘古代生活,探讨诗画同源的文化密码,体会古人的优雅和智慧。

荆方先以青团、子推馍、乌稔饭、馓子等清明节日传统食物引入,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,介绍了清明节的演变过程。她介绍,这些流传许久的传统食物,在古人的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,如苏轼就在诗中用“缠臂金”一词来形容馓子。

艺术作品不但能展现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,也能反映出当时的风俗习惯。荆方以明代仇英的《汉宫春晓图》为例,通过解析该长卷绘画中的具体场景和片段,为观众们介绍了取新火、斗草等富有趣味的清明习俗。同时结合苏轼、晏殊等人的古诗词,将诗句中描写的场景与画中所表现的内容一一对应,揭示出中国古代诗与画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
讲座中,荆方还通过邀请观众朗诵、以问题引导交流的形式,与观众们拉近距离,并配上自己手绘的图画作为注解,使得整个讲座变得更加生动活泼。一名读者表示,“这次讲座真是让我大开眼界,平时很难注意到,在这些习俗和图画的背后,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。”

主办方表示,艺术来源于生活,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、意识和审美,都是所处社会生活环境的反映。通过探寻作品与现实的联系,将帮助当代人更好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生活,认识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陈倩
校对 | 赵丹丹
点击跳转阅读原文